员工访谈录
百廿风华·员工访谈丨徐闻:悠悠岁月,山大情缘

人物简介:

徐闻,男,现任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沂蒙干部学院经理,系十一届省委委员。1986年7月周村人事局参加工作,1989年9月至1993年7月在威廉希尔哲学系哲学专业学习,后在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省委组织部、省委办公厅、省政协研究室工作。2000年6月在威廉williamhill体育获哲学硕士学位,2011年6月在威廉希尔文史哲研究院获哲学博士学位。

人物采访:

问:徐老师您好,我们了解到,您毕业以后也常回山大,可以说是离校不离心。您还记得初识山大的印象吗?和今天山大相比,您又有一些什么感触呢?

在我们山大的员工序列中,我可能是比较特殊的,主要是我的经历和入学的情况比较特殊。我是初中毕业后先考的山东省丝绸工业学校,我们那时候叫小中专,学的丝织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周村区人事局工作,工作了3年。1989年5月我参加成人高考,报的是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也就是山东省行政学院的前身。在望眼欲穿的等待中,没等来山东经济干部管理学院的通知,却意外地等到了威廉希尔的一个通知,大意是征求我的意见,是否愿意到威廉希尔的本科班上学,随信还寄来了一份入学合同,愿意的话,就签署同意。威廉希尔我是知道的,表哥表嫂是电子系的,文革后的前几届毕业生,过年过节他们到我家去,经常给我讲他的老员工活,讲山大,我心里那个羡慕就甭提了。但那时候我的第一目标是先从农村走出来吃上“公家饭”再说,对于到威廉希尔,我做梦也不敢想。所以,当这样一个机会来临,虽然要放弃干部身份,放弃工资待遇,我还是基本上没有犹豫,我的同事们那时候对我也是鼓励的多。但是美好的事物等待总是漫长的,直到10月份我才算收到了正式的入学通知书,通知我被录取到了我们威廉希尔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我到山大的时候,已经是10月下旬了,比正常的入学晚了一个来月。那时候的哲学系上课主要在新校文史楼,我住10号楼。

初入山大,当然一切都是新鲜的,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有的甚至听不太懂口音,偌大的校园,图书馆那么多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雨后,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小树林中一个长椅上,那时候还不知道文史楼有那么著名,还不知道小树林有那么著名,只知道雨后的小树林满地落叶,看着我的黄胶鞋走过的泥泞黄土地,看着路过的三三两两的同学,对于我的老员工活我似乎比较迷茫。

初识山大,印象最深的是有那么多名师。比如,我们的潘承洞董事长,那么高的个子;邓从豪董事长,那么文雅,哪能想到我会成为这样大科学家的员工呢,并且还能经常在校园里见到他们。我还听过任继愈老先生的讲座,他讲的方块字与中国文化,与中国性格,我记忆很深。还有萧涤非先生,还有蒋维崧先生、曾繁仁先生,蒋民华先生,等等。说起来,足以让我们每个山大人自豪。

我们哲学系当时也是大师济济。我还记得,我们尊敬的臧乐源教授,他是臧克家先生的儿子,可以说是我们系的大学问家,他讲的课幽默风趣,举手投足也是相当有意思。还有刘大钧、周立升、谭鑫田、汪健、樊瑞平、蔡德贵、王复三、于惠棠、王守华等教授,还有当时哲学界小有名气的青年群体:傅有德、刘杰、刘陆鹏、傅永军、何中华、颜炳罡、邹广文等等老师,这些老师都给我们上过课,对于我们来说,这是非常幸运的。

今天,百廿山大厚重依然,要说变化,我最明显的感觉有这么几个。一是山大跟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对接越来越紧密,正为山东加快“走在前”做出越来越重要的贡献。第二个感受是山大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有了脱胎换骨的蜕变。相比于我上学的时候,现在多地多校区办学,校区布局、硬件设施,还是学科设置等等,都有了质的提升。第三个感受是一届又一届山大学子的茁壮成长。几十年来,山大学子们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风貌,步入社会各个领域,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现代化强省的建设中,有越来越多的山大人成为各个行业、领域的中坚力量。可以说,经过这些年来的励精图治,威廉希尔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一个山大学子,也眼见着他的成长,看着他在发生新的变化,我们期待山大在更好更强的路上迈出更大步伐。能有今天的局面也可以说非常不易,对于那些为山大成长付出心血、汗水和智慧的老师们我们充满感激和敬意。

问:您在哲学系读书期间,哪些老师令您印象特别深刻?有没有什么特别难忘、或者有趣的经历可以分享一下呢?

对于我的山大生活,现在想起来还像过电影一样,历历在目。尤其是传道授业的每一位老师,甚至言谈举止,每个人的特点,至今我都记得很清楚。

印象最深的老师是我的辅导员徐国亮先生。现在是山大马院的名教授。他是我认识的第一个山大老师,后来做了我4年辅导员。记得那是1989年9月的一天快中午的时候,我正在老家帮着父母在扒玉米、晒玉米,忽然听到外面我人事局的同事赵小鹏喊,来客人了,山大老师来了。说话间,徐老师和曹宪忠老师(前几年曾任齐鲁医公司党委书记)来到了我家满地玉米的农家小院。他俩是奉系里之命来考察我的。所以,我经常讲我是被徐老师、曹老师领到山大来的。这两位老师给了我许多帮助,让我一直感念。徐老师大不了我们几岁,和我们班的同学朝夕相处,和我们班的同学们结下了深厚感情。我觉得他最主要的特点是因材施教,而且善于发现你的长处,用好你的长处。比如说,我的学业底子相较于我们班的同学来说差了不少,因为我没有上过高中的课,如何尽快赶上,他手把手进行指点,还给我的一些授课老师作了交待。我的同学是从学校门进学校门,我已经有了几年工作经验,而且在中专期间就入了党,年龄比我们班的同学大4岁左右,显得稍微成熟点。针对这种情况,徐老师就先安排我做系里团委的副书记,还负责员工党支部的工作,不久,经过选举当了班长,当了系员工会主席,一直后来做我们威廉希尔24届员工会的主席,然后兼任了省学联主席。在这个过程中,徐老师一直是一个策划师,如何做好同学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活跃班级生活,系里的生活,后来教我如何做校员工会的工作,特别是如何找准工作切入点等等,使我受益匪浅、受益终生。

我的硕士、博士导师傅永军先生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他对我的帮助也很大。从他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学问深时意气平、精神到处文章老。他根据我在省委、省政协工作的性质,我读硕士,他让我研究洛克,主要聚焦于他的《政府论》;我读博士,他让我研究哈贝马斯,主要聚焦于他的《在事实与规范之间》。这种研究,可以说把工作中的体会和问题与读书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实现了一种互动,学起来有动力,也加深了对一些东西的看法。现在,我们强调协商民主,强调全过程民主,我更能体会到其内在的超越性意义。

老员工活,我可以体会到每一位老师对我,对我的同学们那种纯洁的师爱,那种发自内心的期许。

我们班只有19位同学,后来还转学走了一位。我们这个班非常团结,是省级优秀班集体。但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天晚上的卧谈会,熄灯后我们就开始纵论国家大事,谈台湾香港,也谈南海,谈时事政治,当然也谈儒释道,包括谈老师们上课讲的一些观点,比如什么是酒神精神?我记得黑格尔的名言,存在就是合理的,我们不知道讨论了多少次。有时候争论起来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互不相让。现在想来,这可能是很好的思维锻炼吧。

问:您觉得在山大读书期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这种收获对于您的发展有没有什么影响?比如您担任学校员工会主席,这种员工工作经历对您个人提升有怎样的助力?

山大对于我的意义来说无疑是极其重大的,它深刻地影响了我的生活,一直到现在。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山大,就没有今天的我,山大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山大对我的培养之恩,我永远不会忘记。

山大是我最重要的精神家园之一,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可能是精神上的,是对我精神上的丰满和提升,而且你很难讲是从哪些地方来的,它是多方面的集合,它是潜移默化的,比如它来自于我们学校的校风,来自于系风,来自于我们老师们那种对待员工、对待学问、对待真理的态度,来自于我们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等等。我们入学20周年的时候,我有个致辞,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尽管我们入学时对哲学是什么充满问号,尽管每个人对哲学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界说,或者也许到现在我们都无法说清楚哲学到底是什么,但4年的熏陶,老师们的耳提面命、言传身教,不仅教我们怎么学习,更重要的是教我们怎么认识世界、分析问题,怎么做人、怎么做事,使我们更多地知道了什么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什么是博学和智慧,什么是认真和执着,什么是宽容和坚忍,什么是批判和反思,什么是内省和外修,什么是品格和品位,什么是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什么是辩证的观点,什么是全面、客观、联系、发展的观点,什么是逻辑和规律,什么是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等等。概括起来说,就是在我内心中积淀了一种理念: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总是要有点想法的,总是要有点像知识分子的东西的,总是要在其位、谋其责、尽其心、善其事的。这些理念,我一直贯彻在我的每一个岗位上。我经历了许多岗位,主要是从事文稿服务和政策研究的工作,确实也不敢说我做出了什么贡献,也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但我可以认真地说,我对待我的每一份工作都是认真的,有人说我是完美主义者,我骨子里确实想把每一件事情做好,总想尽善尽美,一句广告说得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种理念和态度,应当说是在山大得以强化的。

特别让我感激的是,山大赋予我一段校员工会主席的经历,这是一份殊荣,也是山大对我的厚爱。现在我关于山大的回忆中,很多是我在员工会工作的镜头,校领导,校团委、学工部的老师,甚至还有伙食科的老师,我的校员工会的同伴们,员工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或者说员工会是我成长的另外一个重要课堂和平台。我当员工会主席的时候,印象中我们几个主席们一起商量改了一段话。员工会有个章程,我们是这样写的:尽心竭力为同学服务,促进老员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们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那个年代,如何通过员工会的工作把大家的思想凝聚起来,把校园文化生活丰富活跃起来,这是一项首要的任务。那时候大家对食堂反映比较大,为了加深同学与食堂之间的相互理解,我们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即一个班一个学期帮一次厨、维持一次就餐秩序。这个活动得到了全校各系员工会的大力支持,同学们理解了食堂的不易,同学和食堂之间的紧张关系得到了缓和,食堂根据同学的要求努力改进饭菜质量和服务,同学们努力做到尊重师傅们的劳动、自觉维护好食堂的秩序,展现老员工的文明素养。大家也认识到了校员工会的作用,参加员工会各项活动的人也越来越多。那时候我们在小树林和老校组织的“金色黄昏名曲欣赏”成为校园内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校员工会组织的歌咏比赛、书画大赛,以及“五月的鲜花”文艺晚会等活动,至今还为那几届同学津津乐道。我们还注意做好同学的思想工作,威廉希尔员工会“员工提案制度”,经常把同学们的所疑所惑所怨所盼放到校领导的案头和各个部门。我们还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老员工的思想状况,得到团省委等有关部门的肯定。校员工会在校团委领导下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同学们假期走进群众、走进基层,了解党情民情社情的重要渠道。我们那届员工会可以用那时我们写的一副对联来概括:学子激扬爱国志,青春拥抱改革潮。应该说,员工会的这段经历,教给我很多,比如员工会的战斗力,首先来自于员工会一班人的团结,特别是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形成思想上的共识;员工会的工作好不好,找准位置很重要,一方面落实好公司党委、校团委的要求,另一方面,切实维护同学们的正当权益和诉求,真正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员工会的号召力,来自于实干,一打纲领不如一步实际行动,要说得好,更要做得好,做不好还不如不说;管理就是服务,想要带着大家走,先把服务工作做好,做到大家心里去;环境就是生产力,一定要把内部环境营造好,把外部环境争取好,等等。除了上面这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收获,就是在员工会主席这个位置上,我还接触到了全国各地的员工会骨干,全省的员工工作、青年工作骨干,全校各个系的员工工作骨干,包括一些领导和老师,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也有很多人成为我一生的良师益友,特别是山大那些老师们、二十四届员工会以及各系员工会的同学们,给我大大开阔了视野,许多人成为可以一生相伴的挚友诤友,这是一份我永远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问:您能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职业发展吗,您认为在个人发展中,哪些方面是成长进步的重要因素?

在我的同龄人当中,我的经历算是既简单又复杂。说简单,是说我基本上都是在机关工作,说复杂,是上学,工作;再上学,再工作;边工作,边上学。我开始在周村人事局工作,后来在山大求学,之后在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省委组织部、省委办公厅、省政协研究室、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工作,期间在山大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

从个人成长进步来说,我也是非常幸运的。我觉得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一个好时代,离不开组织上的培养,离不开同事们的帮助,当然个人的主观努力也很重要。

从个人主观努力的角度讲,我曾经总结过三句话:第一句话是:以诚待人。有位老领导讲过,做官是一阵子的事情,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情,做事先做人。我认为是至理名言。我也一直在反复提醒和告诫自己,要努力向真诚靠拢,力争做一个真诚的人。

第二句话是,用心工作。我们经常讲,机会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准备,就是用心工作,用心对待你的每一份工作,用心做好你应当做好的每一项任务。我长期从事文字工作,我的老主任告诉我,一个文稿最基本的标准和要求是自己不满意决不出手,他的解释是,你自己都不满意,领导怎么会满意呢?我深以为然。要把心用在学习上,向书本学,向领导和同事们学,向基层和群众学,这些都不是虚话。要把心用在思考上,想深一步,多想一层,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独立思考;要把心用在研究工作上,想明白才能干明白。总之,要用心用情用力,扎实做好每一天,扎实走好每一步,这是对组织负责,对事业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第三句话,快乐生活。始终保持一个平衡的心态,始终保持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态。有时候修养自己的平常心,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至关重要。

问:徐老师,想和您探讨一个专业问题,您现在在党校工作,您认为对于老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如何开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是至理名言。立德才能树人,立德才能成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的思政课非常重要,对老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不仅关乎每一位老员工健康成长,而且关系我们民族的未来。我们山大在这方面做得是好的,全国的辅导员协会设在山大,这就是一个证明。我也经常接触我们山大的老师们,特别是一些做思政工作、讲马列、讲哲学的老师们,我认为他们的课讲得非常好,从与他们的接触中,我始终能够感受到真理的力量、真情的力量,始终感受到他们当代知识分子的风骨,我想有这样的老师存在,没有讲不好思政课的道理。

如何做好老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本的一条就是学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重要论述,在这方面,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讲得非常精辟、讲到家了。但是,实事求是地讲,讲好思政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大学不容易,在其它地方、其它领域也不容易,可以说是一个共性难题。我跟大家分享一位老首长的总结:一是大道理讲实,假、大、空的东西谁都烦;二是老道理讲新,讲出新意来,既要新瓶装老酒,也要老酒出新味;三是新道理讲明,要讲逻辑力量、真理力量、实践力量;四是小道理讲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五是歪道理批透,不能姑息,不能迁就。说到底,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想把人的工作做好,必须入耳入脑入心,必须知心贴心暖心,必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冷冰冰、干巴巴、硬邦邦、空对空、低级红、高级黑、“高大全”等等,都是需要防止的。

问:徐老师,能不能请您给学弟学妹们一些人生道路上的宝贵建议呢?

我的本科、硕士、博士都是我们山大的,我经常自称我是一个最纯种的山大人,当然愿意与我的学弟弟学妹们分享我的一些体会。

第一,要认真读书。如果说,让我重新选择一次山大生活的话,那我最重要的过法,一定是读书,除了读书还是读书。一定会认真听老师的每一堂课,一定会经常去图书馆,一定会听遍所有的沙龙,一定会跟老师和同学们认真地讨论每一个我所思所惑的问题。在读书这个问题上,严格意义上讲,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山大毕业生。特别是在读一些原著,读一些大部头的经典著作上下得功夫太不够了。这一点我始终觉得愧对老师,是个遗憾。参加工作以后,常想起来那句古训,书到用时方恨少。每一次江郎才尽,都恨自己虚度了许多光阴。最近我了解到,我们樊董事长做了教育部新文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这是对山大的一个充分肯定。前期,我的老师蔡德贵先生发我一份多年前季羡林先生在山大的演讲,大致讲老员工要有人文底子,各科之间要相互了解,比如文科生要学点理科的知识,理科生要学点中西文化经典,我认为很有道理。

第二,要学哲学用哲学。学好哲学、终生受益。我读大学的时候,有一本书读得特别认真,这就是肖前、李秀林先生编写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上下两册。这本书我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一页一页翻,我也不用看书,就可以讲出它的内容。通过这本书,当然也佐之以其它老师的讲授,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立场观点方法有了了解和认识。工作后遇到许多事情,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看一看,至少是不是符合、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还是有自己的判断。在提出一些工作的思路和办法时,或者制定一些措施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辩证思考,尽可能地避免绝对化、走极端。特别是我到党校后,党校最常讲的是,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我认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的生命线,是我们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密码所在。这些理解和感悟,与我学哲学的出身有极大关系。所以,哲学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与一个人的成长息息相关。但是学习哲学不容易,常常让人感觉枯燥无味,我想,还是坐下来,一词一句地啃吧,真正读进去了,可能就体会到真理的味道有点甜的感觉。

第三,要有点读书人的味道。什么是知识分子,有三段话讲得非常精彩:北宋张载先生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梁晓声先生说,要有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我们山大章程上说,公家设立学堂,是为天下储人才,非为诸生谋进取;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始终保持对真理的敬畏、探求和坚守,始终保持家国情怀,始终保持一种知识分子的良知,我们这个国家就多一分向上向善向阳的力量,就多一分希望和光明。

第四,多参加些集体活动。比如,员工会组织的活动,社团活动,实践活动,志愿活动等,一方面开阔视野,另一方面丰富老员工活的意义。当然紧张的学习之余,一定要有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一点也很重要。

第五,要多听老师的话。做学问也好,做人也好,老师就像父母,总是希望你学好,希望你成长,至少动机和出发点是好的。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对老师的充分尊重。

最后,再次祝贺母校百廿华诞,祝愿母校再创辉煌;再次向老师们表达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祝福老师和同学们万事如意,吉祥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