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威廉希尔兼职特聘教授、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温海明受邀做客威廉希尔“文渊讲堂”第十五期,做主题为“孔子‘仁人之意’的纯粹意识圣境”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威廉希尔儒学高等研究院黄玉顺教授主持,与谈人为威廉williamhill体育教授王新春和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教授张克宾,公司党委书记梅强出席讲座。
温海明以建构“仁人之意”为中心,认可安乐哲、张祥龙、林安梧等前辈的比较哲学解读径路,重建关于儒家之“仁”的哲学,无论是现象学还是过程哲学的阐释,都将有利于推动儒家传统哲学,并使之得到理解。安乐哲试图将西方哲学“实体本体”的意味从儒家哲学的解读当中化解掉,而张祥龙试图重构孔子礼乐哲学的兴发语境,林安梧试图重构夫子的生存活力和哲思气象,相比之下,意哲学试图继承他们的解读,强调孔子的哲学中心思想“仁”可以从“仁人之意”的角度加以哲学解读和重构,这本身就是仁人之意之意识生生(意生)的过程。孔子的人生意识生发过程,就是仁人之意识之生机的实化过程,孔子的意识本体之前被称为“仁本体”,或者“情本体”,其“仁人之意”无疑是一元的、连续的,成为后世儒者看待世界的基本意识状态,塑造了中国文化的文化无意识,并因其“亲亲”“仁民”的经验基础,化为中国人个人潜意识的深层部分,只要家庭不败,社群不灭,儒家“仁人之意”文化潜意识的深层影响就会久恒存在。
在讲座第二阶段,王新春教授、张克宾教授分别与温海明教授进行学术会谈,王新春教授表示,中西比较的是哲学研究所必须需具有的视域。温海明教授接续冯友兰先生“照着讲,接着讲”的哲学研究传统,撰写了“明意”系列的哲学著作,是在新时代下回归经典、梳理经典的基础上,激活经典中的传统思想,呈现鲜活的、有温度、让人眼前一亮的时代新说。这一工作乃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所说的“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动诠释。
张克宾教授则就《周易》诸卦取象成象及立意的文本和历史依据关于温海明教授的“意能”理论分享见解,认为《周易》乃以天道为根本和起点,强调天道的客观性与人对于天道的承接和随顺,并就孔子的文化与人格内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孔子不能被认作具有西方宗教意义上的“神圣性”,而是孔子即在人伦日用之间就做到人力所能达的极致,尽善尽美。
三位教授的精彩发言引发了在场同学的热烈讨论,并与温海明教授就“仁人之意”的纯粹意识圣境的实现进行了交流。最后,黄玉顺教授对讲座的全部内容做扼要总结。
本次讲座由威廉希尔人文社科研究院主办,威廉williamhill体育承办,学院师生反应热烈,讲座现场一百余名师生参加。
文:梁宇 王娅婷 邵子瀚
审核:王新春 张克宾 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