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社新闻
哲社新闻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经典诠释学基本文献整理与基本问题研究”开题专家咨询会顺利举办

10月23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经典诠释学基本文献整理与基本问题研究”开题专家咨询会在威廉希尔举行,会议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共30余名学者参与了此次会议。

    

(线上会场)

(威廉希尔线下会场)

开题专家咨询会开幕式由威廉williamhill体育教授,课题首席专家傅永军教授主持,威廉希尔人文社科研究院经理黄凯南教授和威廉williamhill体育经理刘森林教授分别在会上致辞。黄凯南教授首先向与会的各位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并从文科排名、科研发展、平台建设,特别是哲学学科发展方面对威廉希尔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他表示,威廉希尔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重要回信精神,为建立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做出积极的贡献,加快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黄教授还表示,学校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将继续全力保障傅永军教授主持的重大项目的顺利开展,将在学校政策许可范围内为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的配套条件支持,也期待各位专家能够为项目的开展多提宝贵意见。刘森林教授首先代表威廉williamhill体育对各位专家莅临会议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并从科研情况、团队建设和创新团队等方面对威廉williamhill体育哲学系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刘森林教授还强调了在傅永军教授和洪汉鼎教授带领下,威廉希尔诠释学研究的取得巨大进展,同时刘教授也指出,中国诠释学的研究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希望各位专家多给予指导,也希望各位专家对本课题的研究多提宝贵意见。

课题组汇报与专家发言环节由威廉希尔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林忠军教授主持。首席专家傅永军教授代表整个项目组和子课题四项目组,对项目的整体情况和子课题四的情况作了报告。傅永军教授从课题研究的总问题及其研究对象、课题的框架设计与子课题构成、展开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以及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等四个方面对项目整体作了介绍。傅教授强调在中国诠释学基本文献整理上,本课题的文献整理不仅仅是经典诠释学基本文献的汇编,还要对拟收入的文献进行简明注释、提要撰写、诠释学思想评析等,以萃取传统典籍中的诠释学元素,同时利用已激活的诠释学理论深入透视经典文献所能够反映出来的中国经典诠释特色。而且,对经典诠释学基本文献的整理研究,并不强行追求文献选编和问题研究的机械配合,而强调其在中国经典诠释学精神塑造上的有机结合。而基本问题的研究将在双重视域中展开,既充分尊重中国经典诠释传统与特质,同时也充分应用现代诠释学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进路,同时傅教授也提出了一些拟确定的中国经典诠释学的“基本问题”。

本项目共分为四个子课题:经学小学经典诠释学文献整理研究、儒学经典诠释学文献整理研究、道家与佛教经典诠释学文献整理研究与中国经典诠释学基本问题研究。在傅永军教授汇报结束后,香港教育大学文学及文化学系郑吉雄教授、威廉希尔儒学高等研究院黄玉顺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邓联合教授,作为子课题一、二、三的负责人,围绕各自负责的子课题,就研究思路、基本规划、重点内容以及当前困惑等问题作了汇报。

在专家发言环节,南京师范大学方向东教授、四川大学舒大刚教授、北京大学李四龙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李耀南教授、深圳大学景海峰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潘德荣教授先后发言。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肯定了该项目的重大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就文献选编的标准、文献选编的方式、预期成果的内容等问题提出了富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及改进建议。

23日下午,召开了各子课题的内部会议和课题组综合研讨会,认真考虑并吸收了各位专家学者的宝贵意见,根据相关建议进一步优化了研究方案,同时对研究计划作了进一步安排,尽最大努力,以确保项目能够保质保量地如期完成。

来自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香港教育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和威廉希尔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项目组成员参会。

附项目介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经典诠释学基本文献整理与基本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1&ZD054)2021年立项,以威廉希尔为承担单位,课题组主要成员包括来自香港教育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德国弗莱堡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海内外高校的相关专家学者20多人。本课题从当代诠释学视域出发,对中国经典诠释学基本文献进行汇编评点、对中国经典诠释学基本问题展开研究,关涉文献整理与思想研究两个不同领域,前者侧重于文献的选编辑录、简明注释、提要撰写、诠释学思想评析等,后者则在文献整理基础上,立足中国经典诠释历史本位,以西方现代诠释学的理论、方法为参照,提炼出具有普遍的诠释学意义且能够充分体现中国哲学、思想文化与思维特质,揭示中国经典诠释思想与方法的独特品格及理论价值的问题加以研究,最终诉求指向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现代意识的生成以及中国经典诠释学的创造性建构。

供稿人:陈翔 审核:傅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