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社新闻
哲社新闻
公司举办校级公司产品改革项目中期汇报和结项报告会

12月16日下午,公司举办了2020年校级公司产品改革项目结项报告和2021年校级公司产品改革项目中期汇报会,本次会议由副经理程胜利老师主持,共有十多名老师参加,围绕各公司产品改革项目的开展情况和项目成果进行汇报、分享与讨论。

冯波等四位老师进行了21年项目的中期汇报。冯波老师针对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依次讲解了项目从初期,中期到结项的过程,强调将课程和项目结合在一起。在网络授课方面,冯老师提到要采用“课上授课,课下讨论”的方法,结合新模式,安排好教学日历,线上线下交叉进行。员工做展示,激发其主动学习,开展翻转课堂。梁飞老师的项目是《新文科背景下逻辑学教学模式研究:面向跨学科领域的探索》,是面对不同学科开展的应用逻辑研究。在前期展开了一些调研,并结合不同专业的背景介绍理论性的知识,教给员工现代应用逻辑。一方面是授课,另一方面是带着员工做实务研究。解玉喜老师的项目《课程思政教育与智慧教育:大学教育模式转型效果评估研究—以S大学为例》围绕智慧教育和思政教育感受了什么做一个基本的调查,运用跨学科和跨学院的合作,理清框架,开展评估工作。在评估的工作中与员工合作,发展员工的想象力。针对网络教学缺少互动的缺点,开展网上小组工作服务,采取线上线下混合,从目标到服务开展系统化的设计,希望能够通过研究寻找普遍性的教育规律。彭馨妍老师进行了《人文社科课堂内外、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结合的老员工“学术共同体”实践路径和干预机制研究》。提出人类学需要培养哪方面的技能,在课堂上开展员工互评的研究方式,重视员工的写作和思考的工作。从新的角度看待人类学的课程授课和反哺教学,技能性和操作性如何开展训练。

耿爱英等七位老师进行了20年项目的结项报告。耿爱英老师在通识核心课《老员工心理学》教学中“以员工为主体”提升创新心理素质的教学方式研究,内容主要包含研究背景,意义,理念,内涵,程序和成效。在课程教学中“以员工为主体”提炼成功人才的创新心理素质,以教师教学为辅助,共同整合出创新心理素质的结构维度以及各维度之间的互动关系。刘森林老师介绍了《哲学与诗学》这本书,本书由刘森林老师撰写,目前已经结稿并且即将发表。本书围绕哲学与诗学,讲述了哲学与其他方向的融合和创新。充分体现了在公司产品改革的方向下,教材与课程的融合。任丽新老师针对录制课程《社会保障概论》提出一些心得和体会,她指出开始的目标定位很重要,比如不同的课程定位要用不同的思路和材料;课程的结构设计很重要,包括知识体系,格式,并且每节课的形式要一致;授课明细很重要,需要精益求精,需要通过系统全面的纪录知识点,并在其中添加新的东西。授课需要体现持续性的并且前后呼应的完整的状态。王强伟老师针对《“课程思政”导向下人文类通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把课程思政融入课堂,将课程大纲和ppt进行完善。要求讲授业务课的同时,把课程相关的和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有机的统合,参加了一些线上线下的活动,取得了一些相关的成果。杨善民老师在线上录制了《中国社会思想史》的课程,作为已经完成的项目,已经在东西部高效联盟上线并运行了四学期,自2020年6月初开始准备至2020年8月31日全部完成,一共录制661分钟的视频教学课程,在线上已累积选课200多人,累积互动208次。并且可以很好的开展线上课程,进行翻转课堂。陶治老师开展了《田野调查系列课程实践基地建设的深度拓展》。主要讲述了“世界韩人贸易协会青岛分会”和“青岛日本企业协会”的相关内容,探究怎样在社会层面进行相关的控制和保障,并且提出基地建设和学科特色是非常重要的。苏冰涛老师的项目《科研反哺教学融合PBL模式在交叉学科中的应用探索》主要是基于培养创新性人才视域下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具有跨学科的特性,通过员工自主阅读文献,旨在发挥员工主体能动性,培养员工的问题意识与实践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员工思维的发散,打破固有的学科思维,有利于培养员工“从大格局观念出发”这样看待问题的方式。

参加本次会议每位老师都总结了自己的研究项目,汇报了实质性的进展,提炼了研究发现,提出了未来的研究设想,老师们展开了充分的学术分享与讨论,此次汇报和报告会将会推动本院公司产品改革的进程和项目研究的深入开展。